各國稻米的文化與歷史 世界上所有的種植稻都是亞洲栽培稻。而亞洲栽培稻又起源於野生稻。
在過去,西方學者通常認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於印度到中國雲南一帶。
自從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遺址的七千年前稻穀的出土,以及在1993年,
中美聯合考古隊在湖南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距今約14000年—18000年的古栽培稻後,
證明稻的起源就是中國。 稻與中國 稻米的篆字字形 相傳神農氏教會農民種稻的技術中國古代的時候,
小米(粟)也很重要,但在3000多年前,稻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,時代約在商朝,
當時稻這個字,只有類似「臼」字的字形,後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,
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「禾」字。在金文當中,臼的上面加上了「爪」,形如迎風打稻,用手舂米。
圖片至於「米」字在甲骨文中,原先只有六直點,上下三點,代表著米粒。後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,
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,就成了「米」字。
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於漢字的解說書《說文解字》中說到「米,穬粟實也。像禾實之形。」
,後在漢字中也有將「粟米」稱為「小米」,「稻米」為「大米」。
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,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,
中國有很多考古地點曾陸續發現了一些早期的稻穀。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裡,發現了四粒黃色的稻穀,
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,據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穀。
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;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。
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,並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。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家,
佔全世界35%的產量。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,北方生產粳稻。
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就包括環繞的麥穗(嘉禾)。
中國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,脫殼為大米(多為白色,但亦有淡紅色(如胭脂米)、
淡綠色(如碧粳米)和紫色(如雲南香米)甚至黑色的品種。),煮熟的大米中國北方稱其為米飯,
中國南方稱之為白飯,香港亦有俗稱靚仔(源自潮州話)。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水稻和旱稻進行研究,
還發展最快的雜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農業來解決和幫助經濟、糧食等問題。
雲南的西雙版納還保留了數種野生水稻,這里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。
留言列表